龙应台

龙应台简介:

龙应台,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,当代女作家。1974年,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。1982年,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。1985年,出版书评《龙应台评小说》。1994年,出版著作《人在欧洲》。1996年,出版《龙应台自选集》5种。1998年,书籍《啊,上海男人》《这个动荡的世界》《故乡异乡》在上海发行。1999年,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。2007年,出版文集《亲爱的安德烈》。2008年,出版散文集《目送》。2009年,推出学术著作《大江大海1949》。2012年1月31日,成为第一任中国台湾地区“文化部长”。2014年12月5日,正式卸任中国台湾地区“文化部长”。2018年,出版文集《天长地久:给美君的信》。
烧死一只大螃蟹
烧死一只大螃蟹

来到雾气浮动的湖边,对岸的白桦树林浓雾覆盖,整个都不见了。隐隐约约中似乎有一个白点破雾而来,无声的,渐行渐近,向湖滨飘来。

2020-03-29 11:55:31阅读全文

父母是有效期的
父母是有效期的

最近去拜访了朋友,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,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。大女儿今年18岁,已经不住在家里了。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,两个人手上都各有一支烟。穿着很新潮,露着小肚子,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。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。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,有说有笑,但是对外人都露

2020-03-30 03:52:19阅读全文

怎么跌得有尊严
怎么跌得有尊严

今天台湾的新闻,一个国三的学生在学校的厕所里,用一个塑胶袋套在自己头上,自杀了。

2020-06-28 19:09:15阅读全文

阿拉伯芥
阿拉伯芥

金门人淡淡地告诉你他是怎么长大的。岛上的孩子都没见过球,球是管制品,因为几个篮球绑在一起就可以漂浮投共。晚上每个房子都成了轰炸目标,所以每一扇窗户就得用厚毯子遮起来,在里头悄悄说话,偷偷掌灯,四十年如一日。男人会告诉你,吃了四十年的糙米之后,才知道糙米里加了黄曲素,压抑人的性冲动,避免军人出事。女人

2020-04-03 13:31:13阅读全文

想念草地郎
想念草地郎

如果闭着靥眼睛让天方夜谭的神毯带你飞到一个陌生的国度,就在市集中让你降落;睁开眼,你如何分辨这究竟是个已开发先进国,还是个所谓的“开发中”国家?

2020-04-03 15:04:09阅读全文

四千三百年
四千三百年

太疼的伤口,你不敢去碰触;太深的忧伤,你不敢去安慰;太残酷的残酷,有时候,你不敢去注视。

2020-04-04 05:00:03阅读全文

我村
我村

香港仔是“我村”。“我村”的意思就是,在这一个小村里,走路就可以把所有的生活必需事务办完。

2020-04-05 23:51:44阅读全文

普通人的文明和野蛮
普通人的文明和野蛮

没有想到我会亲眼目睹这一幕。

2020-04-07 21:14:17阅读全文

为谁
为谁

我不懂得做菜,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──我是一个外省女孩;在台湾,“外省”其实就是“难民”的意思。外省难民家庭,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,包括农地、房舍、宗祠、庙宇,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。

2020-04-11 04:34:06阅读全文

相信不相信
相信不相信

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,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。

2020-04-11 12:56:53阅读全文

慢看
慢看

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,印象最深刻的,竟然是这一幕: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,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,从日出,到日落,日复一日。学者受不了了──难道一批人工作,需要另一批人监督?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:“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?”

2020-04-12 05:40:25阅读全文

目送
目送

华安上小学第一天,我和他手牵着手,穿过好几条街,到维多利亚小学。九月初,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,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,越出了树篱,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。

2020-04-16 04:27:14阅读全文

罗素:一九二零
罗素:一九二零

眼光敏锐、胸中有丘豁的人来到一个新的城市或国家,很快就可以看出隐藏在这个城市或国家表面下层的骨骼,像X光的照射。这种照射,反而是一辈子生活在其中的人往往看不见的,因为他身在其中。

2020-04-19 00:51:31阅读全文

寒色
寒色

千里江山寒色远,芦花深处泊孤舟

2020-04-20 21:48:03阅读全文

雨儿
雨儿

我每天打一通电话,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。电话接通,第一句话一定是,“我──是你的女儿。”如果是越洋长途,讲完我就等,等那六个字穿越渺渺大气层进入她的耳朵,那需要一点时间。然后她说,“雨儿?我只有一个雨儿。”

2020-03-26 01:37:34阅读全文

1964
1964

不曾出席过同学会的我,今天去了小学同学会。56岁的我,想看看当年12岁的玩伴们今天变成了什么样。

2020-04-23 03:22:05阅读全文

俱乐部
俱乐部

先是,你发现,被介绍时你等着那愣愣的小毛头称呼你“姐姐”,却发现他开口叫的是“阿姨”。你吓一跳——我什么时候变成了阿姨了。

2020-06-28 19:09:28阅读全文

低调
低调

大陆人和台湾人很容易看见香港之所缺,譬如香港的书店很少,二楼书店很小,在品质上完全不能和台北的诚品或金石堂相提并论,在量体上不能和上海或深圳书城来比。譬如香港缺少咖啡馆或茶馆文化,既没有上海咖啡馆那种小资风情,也没有北京酒吧的前卫调调,更没有台北夜店的知识分子“左岸”气氛。譬如说,香港的政府高官很善

2020-05-03 18:00:01阅读全文

火警
火警

在这一栋二十二层高的大楼住了三年,没有认识大楼里一个人。一层两户,共四十四户人家。如果把每一户人家放进一个独门独户篱笆围绕的屋子里去,四十四户是个颇具规模的村子了。人们每天进出村庄,路过彼此的桑麻柴门一定少不了驻足的寒暄和关切。把四十四户人家像四十四个货柜箱一样一层一层堆叠成大楼,每一个货柜门都是关

2020-05-10 01:00:01阅读全文

不一样的自由
不一样的自由

她那个打扮实在古怪,而且难看。头发狠狠地束在左耳边,翘起来那么短短的一把,脸蛋儿又肥,看起来就像个横摆着的白萝卜。腿很短,偏又穿松松肥肥的裤子,上衣再长长地罩下来,盖过膝盖,矮矮的人好像撑在面粉袋里作活动广告。她昂着头、甩着头发,春风得意地自我面前走过。

2020-05-11 17:00:01阅读全文

回家
回家

三个兄弟,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,这回摆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,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。 红磡火车站大厅里,人潮涌动,大多是背着背包、拎着皮包、推着带滚轮的庞大行李箱、扶老携幼的,准备搭九广铁路北上。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,妈妈突然停住了脚。

2020-05-16 11:00:02阅读全文

常识
常识

发现一条长虫的名字叫“马陆”之后,就去了屏东。两个屏东人听了我的故事,不屑地说,“大惊小怪。”马陆,他们从小就知道。而且,他们纠正我,马陆的身躯不像蚯蚓一样软,是硬的,还带壳。

2020-05-17 16:00:01阅读全文

明白
明白

二十岁的时候,我们的妈妈五十岁。我们是怎么谈她们的?

2020-05-20 11:00:06阅读全文

龙应台详细介绍:

1952年,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,自小在苗栗苑里长大。1974年,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后,赴美国求学。1982年,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,后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、梅西学院、德国海德堡大学等 。

1983年,回到中国台湾,先在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,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。1984年,为《中国时报》撰写“野火集”专栏,反响强烈。1985年,在中国台湾出版书评《龙应台评小说》,引起关注 。

1988年,迁居德国,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,兼《中国时报》驻法国、瑞士特派员,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,讲授台湾文学课程,并为学生导演戏剧;同年,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《龙应台评小说》,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著作《野火集》 ;年底,作为第一个中国台湾女记者,应苏联政府邀请,赴莫斯科访问十天 。

1994年,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著作《人在欧洲》。1995年,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著作《孩子,你慢慢来》;同年起,在上海《文汇报》“笔会”副刊写“龙应台专栏”,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,开始更认真地关心中国大陆的文化发展 。

1996年,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《龙应台自选集》5种;同年起,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。1997年,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著作《魂牵》。1998年,著作《啊,上海男人》《这个动荡的世界》《故乡异乡》分别在上海、汕头、陕西出版 。

1999—2003年,任台北市的文化局局长,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及保护树木等政策措施。2003年2月,辞官开始写作;8月,赴中国香港,在香港城市大学、香港大学任访问教授 。

2005年7月,成立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;同年,出版文集《孩子,你慢慢来》。2008年,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“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” 。2007年,出版书信文集《亲爱的安德烈》。2008年,出版散文集《目送》,以温柔婉转的文字讲述亲情故事 ;同年,在香港大学的工作室闭关写作学术著作《大江大海1949》 。2009年,《大江大海1949》出版 。

2010年8月1日,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题为《文明的力量:从乡愁到美丽岛》的演说,阐述她的“中国梦” ;11月15日,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,登上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6名,引发广泛关注 ;同年,获得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“年度杰出作家”奖 。

2012年1月31日,接任中国台湾“文建会主委” ;5月20日,“文建会”将转型为“文化部”,成为第一任中国台湾地区“文化部长” 。

2013年1月29日,宣布启动“台湾文化光点计划” ;2月17日,展开为期10天的欧洲文化访问,并出席相关颁奖典礼 ;同年,获得第二届“散文世界”杯全国散文奖 。2014年12月1日,发表辞职声明,确定辞去中国台湾地区“文化部长” ;12月5日,正式卸任中国台湾地区“文化部长” 。

2017年9月22日,应香港中文大学博群大讲堂之邀,于新亚书院圆形广场演讲,题为《青春迷惘后发现的十三件事》 。2018年,出版文集《天长地久:给美君的信》,有19封写给母亲的家信,并还原母亲的一生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