⭐《Linux实战技能100讲》个人笔记 - 6. 服务管理篇

码农天地 -
⭐《Linux实战技能100讲》个人笔记 - 6. 服务管理篇
防火墙

硬件防火墙: 主要是防御DDOS攻击, 流量攻击. 兼顾数据包过滤.

软件防火墙: 主要处理数据包的过滤.

iptablesfirewalld

包过滤防火墙

应用层防火墙

iptables

CentOS 6 默认防火墙, 主要是包过滤防火墙, 对 ip, 端口, tcp, udp, icmp 协议控制.

配置清晰, 很复杂.

属于包过滤防火墙

iptables [选项]

选项
    -n --numeric      # 数字输出。IP地址和端口会以数字的形式打印。默认情况下,程序试显 示主机名、网络名或者服务(只要可用)
    -v --verbose      # 让 -L 显示更详细的
    -L -list <规则链>  # 显示所选链的所有规则。如果没有选择链,所有链将被显示。也可以和z选项一起 使用,这时链会被自动列出和归零。精确输出受其它所给参数影响。
    
    -t <规则表=filter>        # 要操作的匹配包的表(默认是操作 filter)
规则"表"

filter 过滤

ip, 端口, tcp,udp,icmp协议nat 网络地址转换mangleraw常用, 需重点学习的: filter 和 nat

不同的表有自己的默认规则, eg. Chain INPUT (policy ACCEPT) 表示若未匹配任意规则则默认接受

规则"链"INPUT (C->S 方向)规则链OUTPUT (S->C 方向)规则链FORWARD 转发规则链PREROUTING 路由前转换(改变目标地址)规则链POSTROUTING 路由后转换(控制源地址)规则链filter 表操作
默认操作的是 filter 表, 因此一般书写时可以省略.

filter [-t filter] <命令> <规则链> <规则>

命令
    -L -list            # 查看状态

    -I -insert            # 添加规则(插入到最前面), 注意规则的顺序是有优先级的(排在前面的优先级高)
    -A -append             # 添加规则(追加到最后面), 注意规则的顺序是有优先级的(排在前面的优先级高)
    
    -D -delete <规则序号或详细规则>        # 删除某一条规则
    -F -flush            # 清空所有规则(默认的Policy规则不会改变)
    
    -P -policy            # 设置默认规则
    
    自定义规则链
    -N -new-chain        # 创建自定义规则链
    -X -delete-chain
    -E -rename-chain
    
规则链
    INPUT
    OUTPUT

规则
    -s -source [!] address[/mask]            # 指定源地址 ip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eg. 10.0.0.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eg. 10.0.0.0/24
    -d --destination [!] address[/mask]        # 指定目标地址 ip, 用于 INPUT 没意义
    -i -in-interface [!] [name]                # 进入的网络接口(网卡)
    -o --out-interface [!][name]            # 出去的网络接口(网卡)
    -p -protocal [!]protocol                # 协议: tcp, udp, icmp
    
    -j --jump <target>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指定规则的目标(动作)

tcp协议相关选项
    --sport, --source-port [!] [port[:port]]            # 来源端口或端口范围
    --dport, --destionation-port [!] [port:[port]]        # 目标端口或端口范围
    
udp协议相关选项
    --sport, --source-port [!] [port[:port]]            # 来源端口或端口范围
    --dport, --destionation-port [!] [port:[port]]        # 目标端口或端口范围

icmp协议相关选项


动作(target) -j
    ACCEPT     # 允许
    DROP    # 禁止
    QUEUE
    RETURN
    
示例
    iptables -vnL    # 查看filter表详细状态, 可方便查看当前的所有规则

    iptables -t filter -A INPUT -s 10.0.0.1 -j ACCEPT    # 允许来自 10.0.0.1 的包进入
    iptables -t filter -A INPUT -s 10.0.0.2 -j DROP    # 允许来自 10.0.0.1 的包进入
    
    iptables -D INPUT -s 10.0.0.2 -j DROP    # 删除匹配的规则
    iptables -t filter -D INPUT 3            # 删除第3条规则(第1条的序号是1)
    
    iptables -P INPUT DROP        # 修改INPUT规则链的默认规则为 DROP
    
    iptables -t filter -A INPUT -i eth0 -s 10.0.0.2 -p tcp --dport 80 -j ACCEPT        # 允许从 eth0 网卡进入, 来自10.0.0.2的包访问本地的80端口.

常用策略

默认ACCEPT, 配置特定规则 DROP

常用于测试

默认 DROP, 配置特定规则 ACCEPT

常见于生产环境

输出字段解释

                当前的默认策略是ACCEPT
                    ?
Chain INPUT (policy ACCEPT 501 packets, 33820 bytes)
 pkts bytes target     prot            opt in     out     source               destination
    0     0 ACCEPT     all            --  *      *       10.0.0.1             0.0.0.0/0
  
                ?       ?                ?        ?            ?                    ?
               策略         协议                进入网卡 出去网卡    来源地址              目的地址
                    (tcp,udp,icmp)
    
nat 表操作

NAT表 - 网络地址转换表

filter -t nat <命令> <规则链> <规则>


规则链
    PREROUTING        # 路由前转换 - 目的地址转换
    POSTROUTING        # 路由后转换 - 控制源地址


动作(target) -j
    DNAT

规则
    --to-destination <ip>[/<mask>]    # 修改目的地址
    --to-source <ip>[/<mask>]        # 修改源地址


示例
    iptables -t nat -vnL    # 查看nat表详细状态
    
    # 假设 iptables 所在主机ip为 114.115.116.117, 此处配置外网访问该地址(eth0网卡)时将访问tcp协议且是80端口的数据包目的地址转换内网主机
    iptables -t nat -A PREROUTING -i eth0 -d 114.115.116.117 -p tcp --dport 80 -j DNAT --to-destination 10.0.0.1
    # 另内网访问该地址(eth1网卡)时将数据包源地址转换成iptables所在主机ip 114.115.116.117
    iptables -t nat -A POSTROUTING -s 10.0.0.0/24 -o eth1 -j SNAT --to-source 114.115.116.117
可用于: 端口转发配置文件

iptables 配置文件 /etc/sysconfig/iptables

在 CentOS 6 中, 管理 iptables:

service iptables save|start|stop|restart

命令
    save        # 将当前内存中的配置保存为配置文件 /etc/sysconfig/iptables
                # 实际执行了 iptables-save > /etc/sysconfig/iptables
                # 下次启动时 iptables-restore < /etc/sysconfig/iptables
在CentOS 7 中, 需要安装该服务 yum install iptables-services 才可以使用该命令

注意:

iptables 的命令是写在内存中, 重启后失效.firewalld

CentOS 7 在 iptables 上又封装了一层, 也就是 firewalld , 使用更简洁(底层使用 netfilter).

属于包过滤防火墙

firewalld 的特点

支持区域 "zone" 概念

即 iptables 的自建规则链firewall-cmd 控制防火墙

firewalld 服务管理

systemctl start|stop|enable|disable firewalld.serivce
注意: firewalld 与 iptables 服务是冲突的.firewall-cmd
firewall-cmd [选项]

选项
    状态选项
    --state                # 查看firewalld当前状态
    --reload            # 重新加载配置
    
    --zone=public        # 指定区域, 不指定时默认就是 public
        
    Zone选项
    --get-zones            # 查看所有的区(除了public外还有一些iptables默认规则链一样)
    --get-default-zone    # 查看默认的区
    --get-active-zone    # 查看激活的zone    
    
    永久性选项
    --permanent            # 设置选项写入配置, 需要 reload 才能生效 
    
    修改和查询zone的选项
    --list-all            # 查看详细状态(包含以下内容)     
    --list-interfaces    # 查看某一项状态 - 网卡接口
    --list-ports        # 查看某一项状态 - 端口
    --list-services        # 查看某一项状态 - 服务端口
    
    --add-service <服务>        # 添加service端口
    --add-port <端口/协议>       # 添加指定协议指定端口, eg. 81/tcp
    --add-source <源ip[/网段]>    # 添加源地址
    --add-interface <网卡接口>
    
    --remove-service <服务>
    --remove-port <端口/协议>
    --remove-source <源ip[/网段]>
    --remove-interface <网卡接口>

待整理的示例

# 只允许某个IP段访问3306
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zone=public --add-rich-rule 'rule family=“ipv4” source address=“192.168.0.4/24” port port protocal=“tcp” port=“3306” accept'

firewall-cmd --list-all 输出字段解释

#public区域    激活状态
#  ?          ?
public (active)
  target: default                # ?
  icmp-block-inversion: no
  interfaces: eth0                # ? public区域绑定了 eth0 网卡
  sources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允许访问的源ip
  services: ssh dhcpv6-client    # 允许访问的服务端口
  ports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允许访问的端口
  protocols:
  masquerade: no
  forward-ports:
  source-ports:
  icmp-blocks:
  rich rules:
telnet 服务

telnet 是明文传输, 危险, 因此不能应用于远程管理.

安装服务

## telnet 是客户端工具
## telnet-server 是服务端服务
## xinetd 是因为 telnet-server 无法自启动, 因此需要使用它来管理 telnet-server 的启动
yum install telnet telnet-server xinetd -y

启动服务

 systemctl start xinetd
 systemctl start telnet.socket
 
telnet 不负责端口的监听, 只负责处理传过来的数据.

端口监听工作交由 xinetd 负责, xinetd 负责端口监听并将请求转发给 telnet

root 用户无法用于telnet 远程登录SSH 服务

客户端配置文件 /etc/ssh/ssh_config

服务配置文件 /etc/ssh/sshd_config

Port 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服务端口号(默认是22)
PermitRootLogin ye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是否允许root登录
AuthorizedKeysFile  .ssh/authorized_keys        # 密钥验证的公钥存储文件. 默认是放在 ~/.ssh/authorized_keys

使配置生效

systemctl restart sshd.service
ssh 命令
ssh 选项 [<user>@]<host>

选项
    常用
    -p <port>        # 指定连接端口
    -4              # 强制 ssh 只使用 IPv4 地址
    -f              # 要求 ssh 在执行命令前退至后台.
    
    端口转发
    -N                      # 不执行远程命令. 用于转发端口.
    -L port:host:hostport    # local, 将本地机(客户机)的某个端口转发到远端指定机器的指定端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, 本地机器上分配了一个 socket 侦听 port 端口, 一旦这个端口上有了连接, 该连接就经过安全通道转发出去, 同时远程主机和 host 的 hostport 端口建立连接. 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指定端口的转发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只有 root 才能转发特权端口.  IPv6 地址用另一种格式说明: port/host/hostport

    -R port:host:hostport    # remote, 将远程主机(服务器)的某个端口转发到本地端指定机器的指定端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, 远程主机上分配了一个 socket 侦听 port 端口, 一旦这个端口上有了连接, 该连接就经过安全通道转向出去, 同时本地主机和 host 的 hostport 端口建立连接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指定端口的转发. 只有用 root 登录远程主机 才能转发特权端口. IPv6 地址用另一种格式说明: port/host/hostport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示例
    ssh -fNL 27117:127.0.0.1:27017 <远程主机地址>        # 建立local隧道, 将来自27117的连接经过<远程主机>转发至127.0.0.1(其实还是<远程主机>)的27017端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通常适用于<远程主机>未对外开放27017端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ssh -fNR 2222:127.0.0.1:22 <远程主机地址>            # 建立remote隧道(也叫反向隧道), 将来自<远程主机>2222端口的连接经过本机转发给127.0.0.1(实际上还是本机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通常适用于外网访问内网服务

示例: 配置访问特定主机时使用特定的私钥文件

当前主机存在多个私钥文件访问特定主机时需使用特定私钥文件(非默认)
# 假设私钥文件路径: ~/.ssh/xxx_id_rsa
cat > ~/.ssh/config <<'EOF'
Host 192.168.0.143
    PubkeyAuthentication yes
    IdentityFile ~/.ssh/xxx_id_rsa
EOF
# 注意 config 文件和私钥文件的权限都必须是 600
chmod 600 ~/.ssh/config
公钥认证ssh-keygen 命令
生成密钥对

ssh-keygen [选项]

选项
    -t <密钥类型=rsa>         # 指定密钥类型: dsa|ecdsa|ed25519|rsa|rsa1
    -C <comment=$USER@$HOSTNAME>            #  注释(追加在公钥文件最后)

注意:

生成密钥对一定是在客户端上做, 然后再将公钥传给服务端.

默认生成的文件

~/.ssh/id_rsa~/.ssh/id_rsa.pubssh-copy-id 命令
将公钥(通过ssh)拷贝到目标主机

ssh-copy-id 选项 [user@]hostname

选项
    -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dry-run, 不真正执行命令
    -i <identity_file=~/.ssh/id_rsa.pub>        # 手动指定公钥文件
    -p port
    -o ssh_option

注意:

目标主机的公钥存储文件 ~/.ssh/authorized_keys, 600 权限scp 命令
远程文件复制

scp [选项] <src> <dest>

选项
    -C      允许压缩
    -r      递归复制整个目录
    -P         port

src 和 dest 可以是以下任意的
    [<user>@]<host>:/remote/path    # 指定远程文件或目录
    /local/pat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指定本地文件或目录
    
示例
    scp a.txt 192.168.0.16:/tmp/    # 拷贝本地的 a.txt 到远程的 /tmp/ 目录下
传递大文件更推荐用 rsync(断点续传, 压缩)rsync 命令
快速、通用的远程和本地文件传输工具

语法
    # 本地复制
    rsync [选项] <src> <dest>
    
    # 通过 ssh 远程复制
    Pull: rsync [OPTION...] [USER@]HOST:SRC... [DEST]
    Push: rsync [OPTION...] SRC... [USER@]HOST:DEST
    
    # 通过 rsync 服务
    Pull: rsync [OPTION...] [USER@]HOST::SRC... [DEST]
             rsync [OPTION...] rsync://[USER@]HOST[:PORT]/SRC... [DEST]
    Push: rsync [OPTION...] SRC... [USER@]HOST::DEST
          rsync [OPTION...] SRC... rsync://[USER@]HOST[:PORT]/DEST    
    
选项
    # 常用
    -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断点续传(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,以便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), 等同于 --partial --progress
    -z, --compress             #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, 加快传输
    -e, --rsh=<COMMAND>     # 以ssh方式进行数据传输, -e "ssh -p2222" 指定连接2222端口, 如果是ssh方式默认使用22端口

    --bwlimit                # 限速, 字节/秒
    -r,--recursive             #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

    --progress                 # 显示传输进度
    --partial                # 断点续传
    -c, --checksum             # 打开校验开关,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。(而不是基于文件的修改时间及大小)
    --delete                 # 删除那些 DEST 中 SRC 没有的文件。
    --delete-before            # rsync 首先读取 src 和 dest 的文件列表, 并删除那些 DEST 中 SRC 没有的文件, 之后再执行同步操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由于分两步骤执行, 因此需要更多的内存消耗以及时间消耗. 因此仅在 dest 的可用空间较小时用这种方式.
    --delete-excluded        # 除了删除 DEST 中 SRC 没有的文件外, 还会一并移除 dest 中 --exclude 或 --exclude-from 指定的文件/目录.
    -u, --update            # 如果 DEST 中的文件比 SRC 新(指修改时间), 就不会对该文件进行同步.    
    --exclude=PATTERN         #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, 比如 --exclude="logs" 会过滤掉文件名包含 "logs" 的文件或目录, 不对齐同步.
    --include=PATTERN         #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。
    -v, --verbose             # 详细模式输出。
    -q, --quiet             # 精简输出模式。
    
    
    -a, --archive             # 归档模式,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,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,等于-rlptgoD
    -t, --list              # list the contents of an archive
    -l, --links                # 保留软链
    -L, --copy-links        # 同步软链时, 以实际的文件来替代
    -p, --perms             # 保持文件的权限属性
    -o, --owner             # 保留文件的属主(super-user only)
    -g, --group             # 保留文件的属组
    -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, 等同于 "--devices --specials"
    -t, --times                # 保持文件的时间属性
    

示例
    rsync -P -z -r root@xx.xx.xx.xx:/data/transfer/archive.zip /data/archive.zip
    rsync -P -e "ssh -p2222" --bwlimit=200 root@xx.xx.xx.xx:/data/transfer/archive.zip /data/archive.zip
当带宽足够大时, 使用 -z 反而会拖慢速度.FTP 服务ftp 协议

ftp 协议: 文件传输协议

需要同时建立命令链路(21端口, 先建立, 传输命令)和数据链路(传输文件名称, 目录名称, 文件数据)

数据链路

主动模式

命令链路建立后, 服务端(使用20端口)主动向客户端发起建立数据链路请求(实际可能会被客户端防火墙之类的挡住, 导致无响应)

被动模式(实际常用)

命令链路建立后, 服务端会开放大于1024的端口被动等客户端连接.vsftpd 服务
# 安装必要软件
## vsftpd 是服务端
## ftp 是客户端
yum install vsftpd ftp

# 启动 vsftpd 服务
systemctl start vsftpd.service && systemctl enable vsftpd.service

通过 man 5 vsftpd.conf 可以查看配置文件详解.

注意

默认提供匿名账号: ftp默认当前系统的账号vsftpd 配置文件/etc/vsftpd/vsftpd.conf 主配置文件/etc/vsftpd/ftpusers 用户相关/etc/vsftpd/user_list 用户黑白名单, 比如禁止 root 登录vsftpd.conf 配置
anonymous_enable=YES        # 是否允许匿名用户(ftp)
local_enable=YES            # 是否允许系统本地用户账号登录. 同时会受到 SELinux(ftp_home_dir 项)的影响
write_enable=YES            # 本地用户是否可写
connect_from_port_20=YES    # 是否允许开启主动模式(不会影响被动模式)
userlist_enable=YES            # 是否启用用户黑白名单
userlist_deny=YES            # 控制用户列表是黑名单还是白名单, YES 表示黑名单.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仅在 userlist_enable=YES 时生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# 虚拟用户配置相关
guest_enable=YES            # 允许虚拟用户进行验证
guest_username=<系统用户名>     # 指定登录身份为某个系统用户
user_config_dir=/etc/vsftpd/<系统用户名>config        # 指定虚拟用户权限控制文件所在目录
allow_writeable_chroot=YES        # 虚拟用户是否可写
pam_service_name=vsftpd.vuser    # 虚拟用户的"可插拔验证模块(pam)"对应文件名称
YESNO 必须是大写的.

可以使用 man 5 vsftpd.conf 来查看该配置文件的帮助

强制访问控制对 ftpd 的影响

# 查看 SELinux 中和 ftpd 相关的布尔配置项
getsebool -a | grep ftpd

# 修改
## -P    同时写入配置文件
## 0     表示 off, 关闭
## 1    表示 on, 打开
setsebool -P <配置项名> 1|0

默认匿名账号

账号: ftp密码: 空默认目录: /var/ftp/

普通账号

账号: 系统账号密码: 系统账号的密码默认目录: ~能访问普通账号的 home 目录ftpusers 配置

vsftp 虚拟用户

示例: 新增3个虚拟用户

# 1. 建立一个真实系统账号
## 指定 /data/ftp 为该用户的home目录
## 指定该用户不可登录到系统
useradd -d /data/ftp -s /sbin/nologin vuser

# 2. 编写存储虚拟用户账号和密码的临时文件
## 该文件格式是: 一行虚拟用户名, 一行对应密码
cat <<'EOF' > /etc/vsftpd/vuser.tmp
u1
123456
u2
123456
u3
123456
EOF

# 3. 将上述临时文件转成数据库专用格式
db_load -T -t hash -f /etc/vsftpd/vuser.temp /etc/vsftpd/vuser.db

# 4. 创建可插拔验证模块配置
cat <<'EOF' > /etc/pam.d/vsftpd.vuser
auth sufficient /lib64/security/pam_userdb.so db=/etc/vsftpd/vuser
account sufficient /lib64/security/pam_userdb.so db=/etc/vsftpd/vuser
EOF

# 5. 修改 /etc/vsftpd/vsftp.conf 确保其中相关配置如下
    guest_enable=YES
    guest_username=vuser
    user_config_dir=/etc/vsftpd/vuserconfig
    allow_writeable_chroot=YES
    pam_service_name=vsftpd.vuser
    # 注释掉以下语句后, 就不再支持匿名和本地用户登录了
    #pam_service_name=vsftpd
    
# 6. 创建虚拟用户配置所在目录
mkdir /etc/vsftpd/vuserconfig

# 7. 在虚拟用户配置目录中创建和所要创建虚拟用户名同名的配置文件
## 此处创建 u1, u2, u3 的配置文件
## 省略 u2 的...
## 省略 u3 的...
cat <<'EOF' > /etc/vsftpd/vuserconfig/u1
local_root=/data/ftp            # 用户登录后进入的目录
write_enable=YES                # 可写
anon_umask=022
anon_world_readable_only=NO        # 可写?
anon_upload_enable=YES            # 可上传
anon_mkdir_write_enable=YES        # 可创建目录?
anon_other_write_enable=YES        # 可写?
download_enable=YES                # 可下载
EOF

# 8. 重启 vsftpd 服务
systemctl restart vsftpd.service
ftp 命令
ftp客户端

ftp <地址>

选项
如果提示"没有到主机的路由", 一般是由于被防火墙挡住.

相关命令

ls            # 在远程执行 ls
!ls            # 在本地执行 ls

pwd            # 在远程执行 pwd
!pwd        # 在本地执行 pwd

cd            # 切换远程目录
lcd            # 切换本地目录

put    <file>        # 上传文件, 若提示无权限则应检查 "write_enable" 配置项
get <file>        # 下载文件
samba 服务

samba 服务

使用 smb 协议使用 cifs 文件系统/etc/samba/smb.conf 配置文件smb 协议是微软持有的版权, 用于windows之间的共享.

而samba则是模拟这种协议, 主要用于共享给windows.

若是 Linux 之间的共享则建议使用 nfs

# 安装
yum install samba

# 服务
systecmtl start|stop|restart|reload smb.service
配置文件

配置文件 /etc/samba/smb.conf 部分格式说明

[global]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全局设置
    workgroup = SAMBA
    security = user

    passdb backend = tdbsam

    printing = cups
    printcap name = cups
    load printers = yes
    cups options = raw


[share]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共享名
    comment = my share
    path = /data/share        # 共享路径
    read only = No            # 是否只读, No 表示可写
man 5 smb.conf 可查看该配置文件的帮助文档smbpasswd 命令
samba 用户的创建和删除

smbpasswd [选项]

选项
    -a         # 添加用户(系统中必须有一个同名的用户, samba 用户访问权限是参考系统同名用户的)
    -x        # 删除用户
    
    -s        # silent, 从标准输入上读取原口令和新口令, 常用于脚本处理smb
新创建的用户默认会直接共享出自己的home目录, 也就是 /home/用户名 这个目录.pdbedit 命令
samba 用户查看

pdbedit [选项]

选项
    -L        # 查看用户
示例
# 1. 创建系统用户, 此处以 user1 为例
useradd user1

# 2. 创建同名samba用户
echo -e "123456\n123456" | smbpasswd -a user1

# 3. 启动samba服务
systemctl start smb.service

# 4. 使用
## windows 客户端可以通过映射网络驱动器或windows共享来使用
## Linux 客户端可以通过磁盘挂载使用(将 127.0.0.1 上的 /home/user1 挂载到了当前的 /mnt 目录)
### -t cifs 可省略, 由 mount 自行判断
### 输入密码后就挂载成功了
### 挂载完毕后可通过 df -hT 或 mount | tail -1 查看挂载信息
mount -t cifs -o username=user1 //127.0.0.1/user1 /mnt        # 挂载前面在 /etc/samba/smb.conf 里配置的 [share] 共享所指定的目录
mount -t cifs -o username=user1 //127.0.0.1/share /mnt2        # 此处举例, 挂载在 /mnt2 文件夹上

# 不需要后就卸载掉
umount /mnt
umount /mnt2
nfs 服务

主要用于 Linux 之间的共享服务.

默认已安装

管理

systemctl start|stop|reload nfs.service
/etc/exports 主配置文件man 5 exports 可查看帮助

配置格式

<共享目录> <允许来源主机>(权限)...

                    ? 这里不得有空格
                    可指定多个

共享目录
    必须是已存在的目录.

允许来源主机
    *            # 任意主机
    具体ip       # 指定该ip可访问
    
权限(用逗号分隔)
    rw                # 读写权限
    ro                # 只读权限
    sync            # (内存)数据同步写入磁盘, 避免丢失数据
    all_squash        # 使用 nfsnobody 系统用户
    
示例
/data/share *(rw,sync,all_squash)

若权限设置了 all_squash, 则会使用 nfsnobody 这个用户来做实际操作, 因此需要将该共享目录的属主和属组设为 nfsnobody

chown -R nfsnobody:nfsnobody /data/share/
showmount 命令
显示关于 NFS 服务器文件系统挂载的信息

showmount [选项] <host>

选项
    -e, --exports    # 查看所有共享的目录
挂载
mount 主机:/path/dir /local/path/to/mount

示例
    mount localhost:/data/share /mnt        # 将localhost上共享的 /data/share 目录挂载到本地的 /mnt 目录
Nginx/OpenRestyNginx(engine X) 是一个高性能的 Web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.

Nginx 支持 HTTP, HTTPS 和电子邮件代理协议

Nginx 模块由于是用c/c++编写的, 要添加新模块还需要重新编译.OpenResty 是基于 Nginx 和 Lua 实现的 Web 应用网关,集成了大量的第三方模块.

安装

# 添加 yum 源
yum-config-manager --add-repo https://openresty.org/package/centos/openresty.repo

# 安装 openresty
yum install -y openresty

管理

systemctl start|reload|stop openresty

配置文件

/usr/local/openresty/nginx/conf/nginx.conf
Nginx 配置

/usr/local/openresty/nginx/conf/nginx.conf

worker_processes  1;        # 配置多少个worker进程, 最大值建议不大于CPU核心数

error_log  logs/error.log;
#error_log  logs/error.log  notice;
#error_log  logs/error.log  info;

pid        logs/nginx.pid;

events {
    # use epoll;
    worker_connections  1024;        # 每个worker允许的并发连接, 超过会返回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错误
}

http {
# 此处的配置会对下面所有 server 生效

    # 访问日志格式定义
    log_format  main  '$remote_addr - $remote_user [$time_local] "$request" '
                      '$status $body_bytes_sent "$http_referer" '
                      '"$http_user_agent" "$http_x_forwarded_for"';
    
    # 访问日志记录文件及采用的格式配置
    access_log  logs/access.log  main;

    # sendfile 和 tcp_nopush 是在内核层面上优化传输链路
    sendfile        on;            # 传输文件时的优化: 直接在内核中将文件数据拷贝给socket.
    tcp_nopush     on;            # 仅sendfile启用时生效, 将http头和实体一同返回, 减少报文段数量

    keepalive_timeout  65;        # HTTP 协议的 keepalive, 建立长连接, 重用TCP连接
    
    gzip  on;                    # 传输时启用 gzip 压缩, 节省带宽, 造成CPU额外消耗.

    server {
        listen       80;            # 监听端口
        server_name  localhost;        # 域名(虚拟主机)
        
        location / {
            root   html;
            index  index.html index.htm;
        }
    }
}
上述配置中的相对路径是基于编译nginx时指定的特定路径, 一般是nginx所在目录, 对应此处是 `/usr/local/openresty/nginx/LNMPMySQLmariadb 是 MySQL 的社区版
# 安装
# mariadb 是客户端
# 
yum install mariadb mariadb-server

修改配置文件 /etc/my.cnf

[mysqld]
character_set_server=utf8
init_connect='SET NAMES utf8'
或者是采用 utf8mb4 编码, 兼容4字节的unicode, 需要存emoji表情的话应使用 utf8mb4PHP
yum install php-fpm php-mysql

systemctl start php-fpm.service
默认源的版本是 5.4, 需要更高的可以用 webtatic 源

此处仅作示范

Nginx
server {
    location ~ \.php$ {
        root           html;
        fastcgi_pass   127.0.0.1:9000;
        fastcgi_index  index.php;
        fastcgi_param  SCRIPT_FILENAME  $document_root$fastcgi_script_name;
        include        fastcgi_params;
    }
}
通过 fastcgi 协议将请求转发给 php-fpmDNS 服务

DNS 服务介绍

DNS(Domain Name System) 域名系统FQDN(Full Qualified Domain Name) 完全限定域名域分类: 根域、顶级域(TLD)查询方式: 递归、迭代解析方式: 正向解析(主机 -> ip)、反向解析(ip -> 主机)DNS 服务器的类型: 缓存域名服务器、主域名服务器(master)、从域名服务器(salve)
www.baidu.com.
?        ?      ?
主机名     域名      根域


.com    顶级域
.        根域
BIND 软件

提供 DNS 服务

# 安装
## bind 提供服务的软件包
## bind-utils DNS服务的相关工具
yum install bind bind-utils

# 服务管理
systemctl start named.service

主配置文件: /etc/named.conf

options {
    listen-on port 53 { any; };        // 监听端口及对应网卡
    ...    
    allow-query     { any; };        // any    允许任何人查询
}

// 根域
zone "." IN {
    type hint;
    file "named.ca";                // /var/named/named.ca
};
named-checkconf
确认配置文件是否正确

named-checkconf

...........DNS 本节课后续略过, 看不下去

NAS

NAS(Network attached storage)网络附属存储

支持的协议:

nfscifsftp

一般是通过创建磁盘阵列RAID后, 再通过上述协议共享.

创建步骤

假设此处提供了2个新硬盘

/dev/sde/dev/sdf1. 创建共享空间
# 磁盘分区
fdisk /dev/sde
fdisk /dev/sdf

# 创建 RAID
## 此处创建 RAID1 级别的磁盘阵列
mdadm -C /dev/md0 -a yes -l 1 -n 2 /dev/sd{e,f}1

# 持久化 RAID 配置信息
mdadm --detail --scan --verbose > /etc/mdadm.conf

# 通过逻辑卷的方式以方便后续扩容
## 初始化物理卷
pvcreate /dev/md0
## 创建卷组
vgcreate vg1 /dev/md0
## 创建逻辑卷
### 此处示例, 因此只创建个 200M 的逻辑卷
lvcreate -L 200M -n nas vg1

# 分区格式化
mkfs.xfs /dev/vg1/nas

# 分区挂载
mkdir /share
mount /dev/vg1/nas /share
2. 通过协议共享
# 创建公用用户 shareuser
useradd shareuser -d /share/shareuser
echo 123456 | passwd --stdin shareuser

# 1. 配置ftp共享 - 通过 shareuser 用户登录ftp并访问home目录 (也可以用虚拟用户)
确认 /etc/vsftpd/vsftpd.conf 配置
    pam_service_name=vsftpd
    local_enable=YES
    write_enable=YES

systemctl restart vsftpd.service

# 2. 配置samba服务
echo -e "123456\n123456" | smbpasswd -a shareuser
systemctl restart smb.service

# 3. 配置nfs服务
## 配置为 ro (nfs由于没有用户级别的限制, 因此这种情况下不推荐设置为 rw)
echo '/share/shareuser *(ro)' >> /etc/exports
systemctl restart nfs.service
## 配置为 rw (配合 facl 权限访问控制列表)
echo '/share/shareuser *(rw,sync,all_squash)' >> /etc/exports
setfacl -d -m u:nfsnobody:rwx /share/shareuser
setfacl -m u:nfsnobody:rwx /share/shareuser
特别申明:本文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(cy198701067573@163.com)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Tags 标签

加个好友,技术交流

1628738909466805.jpg